你的位置:就有道而正焉的而是什么用法 > 新闻动态 > “诸子一窥”系列之《山海经》

“诸子一窥”系列之《山海经》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2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图片

山海经

经典名句、典故

《山海经》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,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,对中国古代历史、地理、文化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。

图片

1. 原文:夸父与日逐走,入日;渴,欲得饮,饮于河、渭,河、渭不足,北饮大泽。未至,道渴而死。弃其杖,化为邓林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译文:夸父与太阳赛跑,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;他感到口渴,想要喝水,就到黄河、渭水去喝水。黄河、渭水的水不够,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。还没赶到大湖,就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。他遗弃的手杖,化成了桃林。典故例子:在远古时期,大地干旱酷热,庄稼无法生长,百姓苦不堪言。夸父为了拯救大家,毅然决定去追逐太阳,想要让它听从人们的安排,正常运行。于是,他迈开大步,向着太阳的方向奔去。他跑啊跑,穿越了无数山川河流,终于接近了太阳。然而,太阳的炽热让他口渴难耐,他先后喝干了黄河和渭水,仍不解渴,又朝着北方的大泽奔去。可惜,他最终没能坚持到那里,倒在了半路上。但他的精神感动了天地,他的手杖化作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林,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遮荫和果实。感悟:夸父逐日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挑战和不屈不挠的精神。夸父明知与太阳赛跑困难重重,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,但他依然勇往直前,这种为了理想和目标全力以赴、不畏艰难的精神,值得我们学习。在生活中,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,当我们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追求梦想时,即使最终未能完全实现,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也会像夸父的桃林一样,为他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。

图片

2. 原文: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——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译文:炎帝的小女儿,名叫女娃。有一次,女娃去东海游玩,溺水身亡,再也没有回来,所以化为精卫鸟。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,用来填塞东海。典故例子:相传女娃是炎帝最疼爱的女儿,她生性活泼开朗,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。一天,她瞒着父亲,独自来到东海游玩。当她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时,被其壮观的景象所吸引,忍不住想要亲近大海。然而,大海的脾气变幻莫测,突然掀起了一阵狂风巨浪,将女娃卷入了海底。女娃死后,心中充满了怨恨和不甘,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精卫鸟。为了不让更多的人被大海吞噬,精卫鸟每天都不辞辛劳地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块,投入东海,试图将大海填平。尽管大海浩瀚无边,填平它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但精卫鸟始终坚持不懈。感悟:精卫填海的故事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、持之以恒的精神。精卫鸟虽然力量微小,但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,不惜付出无尽的努力,永不放弃。这启示我们,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,不能轻易退缩,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,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无论目标多么遥远,只要我们有精卫填海的精神,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。

图片

3. 原文:刑天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,葬之常羊之山。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译文:刑天和天帝争夺神位,天帝砍掉了他的脑袋,把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。刑天于是用乳头当作眼睛,用肚脐当作嘴巴,拿着盾牌和大斧挥舞着。典故例子:传说刑天是一个勇猛无比的巨人,他对天帝的统治心存不满,认为天帝的一些决策伤害了百姓的利益。于是,他决定挑战天帝,争夺神位。刑天与天帝在常羊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,双方打得难解难分。然而,天帝毕竟拥有强大的神力,最终刑天不敌天帝,被天帝砍掉了脑袋。但刑天并没有就此屈服,他的身体依然屹立不倒,他用双乳当作眼睛,用肚脐当作嘴巴,继续挥舞着手中的盾牌和大斧,向天帝示威。他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,让天帝也为之震撼。 感悟:刑天的故事展现了一种顽强不屈、敢于抗争的精神。即使面临失败和死亡,刑天也绝不低头,他的精神象征着人类对命运的挑战和对自由的追求。在生活中,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和强大的压力,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尊严。我们要像刑天一样,勇敢地面对困难,敢于与不公抗争,用自己的行动去追求正义和自由。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,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勇气,永不言败。

图片

4. 原文:钟山之神,名曰烛阴,视为昼,瞑为夜,吹为冬,呼为夏,不饮,不食,不息,息为风。身长千里。在无启之东。其为物,人面,蛇身,赤色,居钟山下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译文:钟山的山神,名叫烛阴,他睁开眼睛便是白昼,闭上眼睛便是黑夜,他吹气就是冬天,呼气就是夏天,不喝水,不吃东西,不呼吸,一呼吸就生成风。他的身子有一千里长。位于无启国的东面。他的样子是人面蛇身,全身红色,住在钟山脚下。典故例子:远古时代,天地初开,世界混沌一片,昼夜不分,四季无序。烛阴作为钟山之神,肩负起了调节天地秩序的重任。他每日按时睁眼闭眼,让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;他通过吹气和呼气,控制着四季的变化。在他的努力下,世界逐渐变得有规律起来,万物开始茁壮成长。然而,烛阴的存在也引来了一些邪恶势力的嫉妒和觊觎。他们试图破坏烛阴所建立的秩序,让世界重新陷入混乱。烛阴为了守护世界,与这些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。他凭借着强大的神力和坚定的信念,一次次击退了敌人,保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。感悟:烛阴的故事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。烛阴为了让世界变得有序,默默付出,不辞辛劳。他的存在象征着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守护的精神。在生活中,我们也应该像烛阴一样,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为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,无私奉献。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要坚定信念,发挥自己的力量,去守护我们所珍视的一切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,我们都要像烛阴一样,坚守自己的岗位,为了实现美好的目标而努力。

图片

5. 原文:有鸟焉,其状如鸡,五采而文,名曰凤凰,首文曰德,翼文曰义,背文曰礼,膺文曰仁,腹文曰信。是鸟也,饮食自然,自歌自舞,见则天下安宁。——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译文:有一种鸟,形状像鸡,身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,名字叫凤凰。它头上的花纹是“德”字的形状,翅膀上的花纹是“义”字的形状,背上的花纹是“礼”字的形状,胸部的花纹是“仁”字的形状,腹部的花纹是“信”字的形状。这种鸟,饮食很自然从容,常常自歌自舞,它一出现,天下就会太平无事。典故例子:传说在远古时期,天下大乱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各种灾难频繁降临,战争不断,人们渴望和平与安宁。就在这时,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出现了。凤凰所到之处,灾难消散,战争停止,万物复苏。它用自己的歌声和舞蹈,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。人们相信,凤凰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,只要凤凰出现,就意味着天下太平。于是,人们纷纷向凤凰祈祷,希望它能够永远守护着人间。凤凰被人们的真诚所感动,它决定留在人间,为人们带来和平与安宁。从此,每当人们遇到困难和灾难时,都会想起凤凰的传说,心中充满了勇气和希望。感悟:凤凰的故事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。凤凰身上所蕴含的“德、义、礼、仁、信”等品质,是人类社会所崇尚的价值观。它的出现象征着和平、幸福和吉祥,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美好的生活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应该以凤凰为榜样,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,践行善良、正义、仁爱等价值观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、美好的社会。同时,凤凰的传说也让我们相信,只要我们心怀希望,积极向上,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,迎来美好的未来。

图片

6. 原文:青丘之山,其阳多玉,其阴多青雅。有兽焉,其状如狐而九尾,其音如婴儿,能食人,名曰九尾狐。——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译文:青丘山,山的南面盛产玉石,山的北面多出产青雘。山中有一种野兽,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,叫声如同婴儿啼哭,能吃人,名叫九尾狐。典故例子:在青丘国,九尾狐是一种神秘而又强大的存在。传说大禹在治水途中,来到了青丘国。在这里,他遇到了一只美丽的九尾狐,名叫女娇。女娇被大禹的英勇和善良所吸引,于是她化作人形,与大禹相识相恋。后来,大禹为了完成治水大业,四处奔波,女娇一直默默支持着他。在女娇的帮助下,大禹成功治理了洪水,拯救了天下百姓。然而,九尾狐并非都是善良的。在一些传说中,九尾狐会利用自己的美貌和妖术迷惑人类,吸取他们的精气,给人类带来灾难。比如妲己,传说她就是一只九尾狐,迷惑了商纣王,导致商朝灭亡。感悟:九尾狐的故事反映了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。它既可以是善良、美丽的象征,如女娇帮助大禹治水;也可以是邪恶、危险的代表,如妲己迷惑商纣王。这启示我们,在看待事物和人时,不能只看表面,要全面、客观地去认识和了解。同时,九尾狐的传说也提醒我们,要警惕那些外表美丽却内心险恶的事物,不要被表象所迷惑。在生活中,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明辨是非善恶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
图片

7. 原文: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,君子服之,无心腹之疾。其为蛇青、黄、赤、黑。一曰黑蛇青首,在犀牛西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译文:巴蛇能吞下大象,三年后才吐出大象的骨头,君子吃了巴蛇的肉,就不会有心腹疾病。这种蛇的颜色是青、黄、红、黑相间。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,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。典故例子:传说在遥远的南方,有一条巨大的巴蛇,它身躯庞大,能够吞下整头大象。巴蛇将大象吞入腹中后,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将大象的骨头消化并吐出。当地的人们对巴蛇既敬畏又恐惧,因为它的存在常常给周围的村庄带来灾难。然而,有一位勇敢的君子,他听闻巴蛇的肉可以治愈心腹疾病,便决定冒险去捕杀巴蛇。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,君子终于成功地杀死了巴蛇,并取下了它的肉。他将巴蛇的肉分给了那些患有心腹疾病的人,人们吃了之后,疾病果然都痊愈了。从此,巴蛇的故事就被人们口口相传,成为了一个关于勇气和智慧的传说。感悟:巴蛇食象的故事告诉我们,贪婪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。巴蛇因为贪婪,想要吞下巨大的大象,结果花费了三年时间才消化,这体现了过度贪婪的代价。同时,君子捕杀巴蛇并利用其肉治病的行为,也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敢和智慧。在生活中,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,不要被贪婪所驱使。当我们遇到困难时,要像那位君子一样,勇敢地面对,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。

图片

8. 原文:西南黑水之间,有都广之野,后稷葬焉。爰有膏菽、膏稻、膏黍、膏稷,百谷自生,冬夏播琴。鸾鸟自歌,凤鸟自舞,灵寿实华,草木所聚。爰有百兽,相群爰处。此草也,冬夏不死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 译文:在西南方向黑水之间,有一片都广之野,后稷埋葬在这里。这里有膏菽、膏稻、膏黍、膏稷等各种优良的谷物,它们无需人工种植就能自然生长,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都能播种。鸾鸟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歌唱,凤鸟在这里翩翩起舞,灵寿树开花结果,各种草木聚集在一起。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野兽,它们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。这里的草,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都不会枯萎。典故例子:相传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,他善于种植庄稼,教会了人们农业生产技术,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后稷去世后,被埋葬在都广之野。这片土地因为后稷的恩泽,变得格外神奇。各种谷物自然生长,而且品质优良,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。这里的环境也十分优美,鸾鸟和凤鸟在这里欢歌曼舞,百兽和谐相处,草木四季常青。都广之野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地方,人们都向往着能到这里生活。后来,人们为了纪念后稷,常常来到都广之野祭祀他,祈求他保佑农业丰收,生活幸福。感悟:都广之野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先人的崇敬之情。后稷的功绩让这片土地变得富饶美丽,象征着人类通过智慧和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。同时,这个故事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,保护环境,努力创造一个和谐、美好的生活环境。我们也要铭记先人的功绩,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,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图片

9. 原文:海内昆仑之虚,在西北,帝之下都。昆仑之虚,方八百里,高万仞。上有木禾,长五寻,大五围。面有九井,以玉为槛。面有九门,门有开明兽守之,百神之所在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内西经》译文:海内的昆仑山,屹立在西北方,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。昆仑山,方圆八百里,高一万仞。上面长着一棵木禾,高达五寻,粗达五围。昆仑山的每一面都有九眼井,每眼井都用玉石做成栏杆。昆仑山的每一面都有九道门,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守护着,这里是百神聚集的地方。典故例子:传说昆仑山是一座神秘而神圣的山,它是天地的中心,连接着天地人三界。天帝在昆仑山上建造了自己的宫殿,作为统治天下的中心。昆仑山上有许多神奇的事物,如高大的木禾、清澈的九井、庄严的九门以及守护的开明兽。百神们都聚集在昆仑山,这里是他们商议天地大事的地方。许多英雄豪杰都曾试图登上昆仑山,寻找传说中的宝物和神仙,以获取力量和智慧。然而,昆仑山充满了各种险阻和神秘的力量,只有那些真正有勇气和智慧的人才能到达山顶。比如后羿,他为了拯救天下苍生,曾登上昆仑山,向西王母求取了不死之药。感悟:昆仑山的故事代表着人们对神秘力量和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。昆仑山作为神话中的圣地,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存在,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世界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。在生活中,我们应该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,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。同时,我们也要尊重自然和传统,敬畏那些超越我们理解的力量。昆仑山的传说还提醒我们,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,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,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,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图片

10. 原文:地之所载,六合之间,四海之内,照之以日月,经之以星辰,纪之以四时,要之以太岁。神灵所生,其物异形,或夭或寿,唯圣人能通其道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外南经》译文:大地所承载的,在天地四方之间,四海之内,有日月照耀,有星辰运行,有四季更替,有太岁纪年。万物由神灵所生,形态各异,有的早夭,有的长寿,只有圣人才能通晓其中的道理。典故例子:在古代,人们对自然现象充满了敬畏和好奇。他们观察到日月星辰的运行、四季的更替以及万物的生长变化,无论身处何地,都能感受到日月的光辉。例如,在中原地区的农民,根据日月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,春天播种,秋天收获。在遥远的边疆地区,人们同样依赖日月的照耀来辨别方向、计算时间 。感悟: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世界的宏观认知,他们意识到大地的广阔和日月的普照万物。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深刻洞察,以及对宇宙的敬畏之心。同时,也让我们明白,无论我们身处何方,都共享着大自然的恩赐,应该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就有道而正焉的而是什么用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